端午節快過了,果然今年大家又開始在戰南北粽了。一邊說另一邊是3D油飯,然後一邊說另一邊舌頭有問題連豬油和麻油都吃不出來。每年這個應景的題目不見降溫反而越演越烈,讓有些朋友都出來說「台灣才多大而已戰這個很無聊」。

 

當然不無聊。

 

頭家在日本學民俗學的。民俗學的根本就是整理各地的民俗事象,然後從中整理出各地的差異,也提鍊出各地共通的「日本」元素。民俗學興起的時期,正好也是日本「文明開化」接受西方文明最積極的時代。當時的日本傳統常被視為「故陋」,是讓日本無法進步的原因。但是正因為民俗學的田野調查和事象分析,讓這些日本元素得以留存,也才有我們今天愛好的日本文化、也才有機會讓WAKAMUSHA這種「和魂台才」的品牌誕生。

 

若武者值得驕傲的戰國狂潮系列

 

在日本學習和調查的過程中,「食」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元素,而我也遇到了不少有趣的例子。像是我某個學長來自香川縣,就曾經在酒過三巡之後豪言「香川以外的烏龍麵都不是人吃的」。然後名古屋來的學弟也直接說「豬排上如果沒有味噌的話根本不是豬排」,最後關東和關西的同學們分成兩邊,開始爭論到底蕎麦麵和烏龍麵誰才是真正的麵食王者。

 

結果第二天由身為「外樣」的小弟我拿出統一肉燥麵和維力炸醬麵泡給大家吃,得到大家一致「台灣泡麵讚えあ」的好評後結束了這場美食戰爭。

 

四國當地人介紹的烏龍麵名店「めりけんや」

四國高松市的烏龍麵「めりけんや」。 – Spherical Image – RICOH THETA

我覺得的關西最強蕎麦麵,京都「へん古」

 

這些日本朋友們,都有他們對自己代表食物的堅持,這是他們對自己鄉土的認同。但在這些認同之上,沒有人懷疑自己身為日本人的驕傲。應該說,正因為他們可以共享生在日本的驕傲,所以他們才有爭論這些美食經的空間。

 

台灣何嘗不是呢?

 

當我們今天在爭論粽子到底要水煮還是蒸的,到底要不要加花生,到底瘦肉還是肥肉才對,到底要配花生粉還是東泉辣椒醬的時候,你主張的都是你生長記憶裏的味道。而我們也在這些過程中開始確認我們身為台灣人、台中人、台北人、南部人……等等的身分認同。最後,我們站在同為「台灣人」的土台上,互相誇耀自己的熱愛鄉土的心。這有什麼不好的?總比我們小時候被教唱「踏雪尋梅」結果別說雪了林北連梅花都沒真正看過,明明住在大甲溪畔結果國文都在上「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」好上一百倍吧。

 

之前我出了一款「地府牌泡麵」的衣服和抱枕,結果就被一堆會一點日文的人在那邊說「沒水準」啦,「抄襲」啦。講難聽點,這些人就是不敢面對自己的鄉土和成長空間。彷彿講日文或是捲舌講京片子就比較標準。他們對於台灣的思念,僅只於回台灣時吃吃路邊攤和媽媽煮的飯,然後繼續向身邊的人秋條說自己在日本工作好像很厲害這樣而已。

 

讚えら地府牌泡麵

 

有一些人會說「粽子也是中國來的中華文化」。那又怎樣?我們WAKAMUSHA也作了很多日本元素的東西。但是只要是我們產出的商品,那就是如假包換的台灣製造。粽子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深化,早就已經是我們台灣自己的文化。而這些戰南北的過程,都是在培養大家對於鄉土的了解和熱愛。久而久之對於我們的文化素養和國族認同,都是健康而值得鼓勵的。

 

但是肉粽還是不要加花生喔謝謝。